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9:16 点击次数:57
大家好,我是杨医生。今天咱们来唠唠困扰不少人的 “湿邪” 问题!很多人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,没精神,脸上油光满面,头发刚洗就油腻腻,大便黏腻冲不干净,舌头边缘还有齿痕,去看中医,十有八九是体内湿邪在捣乱!
这时候,参苓白术散和桂附地黄丸就能派上大用场!只要用对了,准能把你体内的湿气一扫而空!想化湿气,不仅要健脾祛湿,还要学会用温阳的方法攻破湿邪。这是因为湿相当于体内不正常的水液,“热”有蒸发气化的功能,它的作用就能加快湿邪的排出。
参苓白术散可是中医祛湿的经典方剂,最早记载于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这方子就像温和的 “祛湿管家”,专门解决脾虚湿盛的问题,通过健运脾胃,让身体恢复水液代谢的正常秩序。
而桂附地黄丸源自《金匮要略》中的肾气丸,它就像一团温暖的小火苗,温补肾阳,帮助身体蒸腾气化水液,从根本上改善阳虚水湿内停的状况。这两个方子历经千年临床验证,药性平和,适合不同体质的人慢慢调理。搭配起来能够很好的祛除体内湿邪。
先说说参苓白术散的组成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药、莲子、白扁豆、薏苡仁、砂仁、桔梗、大枣 。这十一味药组合在一起,“祛湿战队”!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,就像祛湿战队的 “主力军”,能健脾益气,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;
山药、莲子、白扁豆、薏苡仁,既能补益脾胃,又能利水渗湿;砂仁可以行气化湿,让脾胃气机畅通;桔梗宣肺利气,通过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,辅助水液代谢;大枣调和诸药。它们相互配合,一边健脾,一边祛湿,从源头改善脾虚湿盛的情况。
再看桂附地黄丸,由熟地黄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肉桂、附子组成。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,滋补肾阴,为 “三补”;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,泻肝火、渗脾湿、利肾浊,为 “三泻”;肉桂、附子则是 “点睛之笔”,以少量补阳药配伍滋阴药,取 “少火生气” 之意,温补肾阳,推动体内水液的气化运行。就好比给身体的 “烧水炉” 添了一把火,让水液能够正常蒸发循环。
哪些人适合吃参苓白术散呢?经常感觉身体困重,四肢乏力,食欲不振,大便溏稀,舌头胖大有齿痕,这些多半是脾虚湿盛的表现,都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调理。
而桂附地黄丸更适合那些除了有湿气重的症状外,还伴有手脚冰凉,腰膝酸软,夜尿频多,舌淡胖苔白等肾阳虚症状的人。如果两种情况加一起,早用参苓白术散,晚用桂附地黄丸,效果也很好!
不过要注意,参苓白术散适合脾虚湿盛的人,若体内有实热、湿热者不宜服用;桂附地黄丸是温阳之剂,阴虚火旺、舌红少苔的人不适合,服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上火症状,要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